close
 
MoNa 麻麻在《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》的書中讀到 「多鼓勵,少讚美」‼️覺得很重要,但腦子馬上一堆問號???鼓勵❓讚美❓ 我該怎麼用言語去表達❓❓
 
 
[讚美與鼓勵的差異]MoNa麻麻重點整理🖋
  鼓勵 讚美
關係 平等的關係 上對下的關係
觀點 以小孩的觀點 以大人的觀點
行動

(從旁支持)

對孩子的嘗試及努力,表達肯定或感謝

(誇讚/控制孩子)

誇讚孩子在外的能力及成果

長期影響

(內在動機)

自信與自立:知道自己的進步和該做的選擇

(外在動機)

依賴他人:要別人認可 才覺得有價值

(參考:《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》、高師大教育系教授 楊瑞珠、陳暐任醫師心晴小站)
 
 
於是,MoNa麻麻馬上再去找資料,發現台北市立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張英熙 所撰寫的書《看見孩子的亮點》裡面也有寫到基於阿德勒心理學的五種鼓勵語法,分別是:
 
1. 肯定特質與努力(建立 正向的自我概念)
➡️你是個(特質形容詞)的孩子+(具體事件描述)
舉例:你是個 貼心 的孩子,總是會提醒奶奶戴口罩。
正向特質表
 
2. 指出貢獻與感謝(建立 自我價值感)
➡️ 孩子具體的作為+該行為帶來的影響
舉例:謝謝你幫忙收拾碗盤,讓桌子變得很乾淨。
 
3. 看重努力與進步(過程勝於結果)
➡️ 描述孩子的作品/表現 + 指認孩子於過程中的用心與努力
舉例:
1. 哇!車子排得好整齊,是你 耐心 收拾才排好的。
2. 你把藥吃完了,雖然藥不好吃,但你還是提起 勇氣 把藥吞下去了。
➡️ 具體描述孩子特定領域的改變 + 肯定孩子有進步
舉例:之前你只能直直的剪,現在你會用剪刀一邊剪一邊轉彎了,你一直努力練習,對用剪刀剪東西愈來愈熟練了。
 
4. 表示事實(信心)(正向觀點與期待)
➡️ 指出孩子所面對的挑戰+我相信你可以...
舉例:我知道藥並不好吃,但因為你咳嗽的有點嚴重了,需要吃藥,而且這藥水你之前吃過,我相信你可以的!
 
5. 傳達接納與認可(讓孩子覺得 被看見、了解、接受及認可)
副教授 張英熙寫到▶️表達時不可夾帶著一絲評論、苛責、威脅、批評、諷刺、比較,也不該摻入任何的讚美、獎賞 或恭維。要拋開 「好還要更好」的想法。
➡️ 描述孩子具體行為 + 描述孩子情緒意圖、態度與興趣
舉例:妹妹哭的時候,你抱抱妹妹,你想安慰她,希望她不要難過了。
 
**上面舉例若有疑問🤔️,歡迎向MoNa麻麻指教與討論,一起學習,一起成長~**
✨如果不確定自己是用 鼓勵 還是 稱讚,可參考《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》的書中提到的問題問問自己:
1. 鼓勵了內在動機(自我評價)還是外在動機(依賴他人評價)?
2. 表現出 尊重 還是 安撫?
3. 看到 孩子的觀點,還是只有我(大人)的觀點?
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もな麻麻 的頭像
    もな麻麻

    MoNa麻麻 的部落格

    もな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